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
首页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
本文由 zyxk_98 收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!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
  • 资源类别:七年级教案
  • 所属教版: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
  • 文件格式:ppt/doc
  • 大小:13k
  • 浏览次数:2098
  • 整理时间:2021-11-20
  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案
    教学目标:
    1.了解诗体知识:古体诗和近体诗
    2.诗歌写景的目的:寓情于景,为抒情铺垫
    3.杨花、明月、子规三意象
    4.诗人的形象
    教学过程:
    导语: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。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。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。唐代诗人众多,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,仅《全唐诗》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,一个人每天背一首,得用130多年。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:诉说悲欢离合,歌唱远大理想,揭露社会黑暗,赞美大好河山,总之,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,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。
    第一课时 把握整体感观
    一、文学常识:古体诗和近体诗
    在唐代,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(格律:诗、词等关于字数、句数、对偶、平仄、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);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(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,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,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;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,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“新近”产生的,所以唐朝人称它为“近体诗”。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,实际上“近体诗”离我们不但不近,反而已相当久远了。)近体诗又分为两类:律诗和绝句。
    古体诗
    近体诗
    形成年代
    唐代之前
    唐代
    格律要求
    较少限制
    限制严格
    形式分类
    古诗,古风
    律诗,绝句
    举例
    登幽州台歌
    送杜少府(律);闻王昌龄(绝)
    二、读:语速,语调,节奏
    三、文学常识:李白,字太白,自号清莲居士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世称“诗仙”。
    四、释题,背景
    1.标题:
    闻:听说
    左迁:迁,调动官职,一般是升官;古人以右为尊,左迁就是降职
    寄:寄托,托付
    2.背景: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,当时李白正在扬州,听说此事,便写下此诗,寄托对朋友的牵挂。
    第二课时:深入了解赏析
    1.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?
    ——杨花,子规的啼鸣(不是子规)。
    2.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?
    (1)点明时令:暮春时节
    (2)渲染气氛:黯淡、凄楚的气氛
    杨花:漂泊不定,如友人的身世;
    子规啼鸣:离愁别恨,与友人分离的痛苦
    (3)烘托心情:痛苦,痛惜,悲痛
    3.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?
    ——对友人遭遇的同情,对友人离别的痛苦——景中含情,融情入景
    4.写景的目的:一般诗文,写景的目的,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,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,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。写景是为抒情铺垫(准备)。
    5.第一句是写景,第二句是叙事。“闻道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    ——闻道:听说。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:友人已经走了,而且已走了很远,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。
    龙标:地名,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,这里指王昌龄本人,古人常以籍贯、职务、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。
    6.“过五溪”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(状态)?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    ——迁谪之偏远;道路之艰难;未及与朋友告别,朋友已走了很远。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,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。
    7.前两句的写景叙事,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(准备)。
    8.第三句的“愁心”是什么意思?作者因何而“愁”?
    寄:寄托,托付。 与:给
    ——“愁心”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;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。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,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。
    9.为什么要把“愁心”寄与明月?
    ——(1)明月是圆的,让人想起“团圆”这个概念,如果月圆人不圆(全),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。
    (2)明月升起时,天地之间是宁静的,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,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,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;
    (3)明月升起,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,千里可共,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。
    (4)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,晶莹润泽,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。
   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,所以,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,怀旧,念远之情。
    10.最后一句,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?
    ——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,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。
    11.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,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?有什么好处?
    ——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,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,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、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。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?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,让它同样具有情感。
   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,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,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。同时,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,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,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。
   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,能表达更强烈、更深厚的情感。
    12.“夜郎”: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——此处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的古夜郎国,而是指湖南的夜郎县。
    其实,这样的解释是多余的。第二页的注解4解释也有不妥之处。注解4解释为:夜郎西,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。其是,夜郎这个词就能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,夜郎西,是指比遥远的西南边地还要遥远的地方。
    诗意是:即使你在比本来就很遥远的夜郎还要遥远的地方,我的思念与牵挂也如明月一样千里伴君行。
    13.“直到”的“直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    ——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。明月虽可寄托,长风虽然迅疾,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,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,不作片刻的停留,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。
    14.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?
    ——后两句。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,山高水长,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,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,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。
    (浪漫和浪漫主义:浪漫,富有诗意,充满幻想;浪漫主义: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人物形象,反映现实生活。)
    15.主题: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。
    16.写作特色:
    ——(1)融情入景,景中见情,情景交融;
    (2)客观事物人格化,抒情更强烈,更深沉。
    17.诗人的形象: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,就是诗人自己。从这首诗中,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?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,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。
    读完这首诗,我仿佛看到,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,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,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,这个月明之夜啊,他又将彻夜难眠。
    第三课时:归纳小结
    标签
    zyxk_98

    zyxk_98

    0

    0

    0

    img

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
   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
    1 免费
   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!
    说明

   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。上传资源,免费获取积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