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作分享 好教案logo
首页 三年级 部编版三下语文《海底世界》教学反思(共2篇)

本文由 gaoyong8899 收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!部编版三下语文《海底世界》教学反思(共2篇)

  • 资源类别:三年级教案
  • 所属教版:三年级人教版语文
  • 文件格式:ppt/doc
  • 大小:未知
  • 浏览次数:1718
  • 整理时间:2020-10-23
  • 《海底世界》教学反思1
        《海底世界》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,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“景色奇异,物产丰富”的海底世界,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,没有华丽的词藻,不见雕琢的痕迹,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。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,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、对生命的热爱。
   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:
    1.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,
    2.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、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。
    一、教学效果
   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,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:
    1.先是情境的创设: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,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,为之赞叹。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,因此创设“你想了解这个景色奇异、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吗?”,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,产生移情效应。他们置身情境,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“力”的作用,情不自禁地关注、向往、投入。当学生身临其境,激起探究欲时,教师实行角色的转换。当学生就“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海底世界‘景色奇异、物产丰富’这两个特点”问题进行研究、讨论的过程中,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、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;当学生呈现探究结果时,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。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、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。
    2.挖掘内涵、注重人文性。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,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,弘扬学生个性,陶冶、塑造学生心灵。(1)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。通过放录像,把蓝色的海水、凶猛怪诞的大鱼、美丽的珊瑚……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。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,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、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,留下深刻的印象,激发学生的热情,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。(2)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,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,提升生命价值,让学生在体味语言、交流表达过程中,陶冶、塑造学生的心灵。(3)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。在教学中,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,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莲山课件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。如:“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,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,就能听见各种声音,发挥你的想象,请你写一写。”“关于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,你还想知道些什么?请课外查寻、搜集相关的资料,动手写一写。“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,让学生亲近自然,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,消除了学生与生活的界限,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。
    3.感悟运用,突出个性化。在阅读教学中,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,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,个性化地体味语言,在字、词、句、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,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。例如学生对“海面波涛澎湃,海底依然很宁静”的理解;又如对海底小动物“窃窃私语”这个词的理解等,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,强化个性体验。语文课还是一个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,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,展示学生的个性。例如:学生理解“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”时,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,有的加以概括出几个关键词语,有的充当解说员想大家进行介绍。学生在表达中思辨,在倾听中评判,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,而且提高了搜集信综合实践能力。
    二、成功之处
   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,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: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景物。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,启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,了解海底的物产,体会这样写的好处,获得“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、物产丰富”这样一个认识,进而使学生产生开发海底物产、造福人类的理想和志愿。  
    三、不足之处
    课堂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。对于操作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来说,检验教学效果最有利的标准就是成型的作品,在本节课中如果将前面讲解曲线画法的内容缩短一下,后面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整个作品,那样学生的成就感会很大,也更容易保持学习的兴趣。
    四、改进措施
      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,我会这样做:首先旧知导入,创设情境。接着自主学习,合作探究。 1. 自主学习二、三自然段(1)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,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,划出相关语句。(2) 全班交流,播放课件帮助理解。①“海面”与“海底”理解“动中有静”。 ②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闪烁理解“黑中有亮”。 ③海底听音器理解“静中有声”。2.合作学习四至六自然段(1) 看看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物产的丰富?(动物、植物、矿物)(2)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自由组成小组,合作学习。(3) 小组汇报。 按照读:朗读感悟——看:欣赏课件——说:品读体验——演:美读感悟的阅读主线来学习。最后课堂小结,课外延伸: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畅游了神奇的海底世界,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?让我们究办个海底世界展览会,请你来当小小解说家。


    《海底世界》教学反思2
    《海底世界》是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,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“景色奇异,物产丰富”的海底世界,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,没有华丽的词藻,不见雕琢的痕迹,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。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的声音、海底动物的活动、海底植物差异、海底的地形和矿物等方面的描绘,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、对生命的热爱。
    在设计教案时我通过抓文章的中心句“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、物产丰富的世界”,来理解课文内容,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教的主导性;同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,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。这样的教学,改变了教师、学生、资源三者原来价值孤立的状态,将教师、学生与资源和谐地整合与统一,同时彰显三者的重要性,让学生更有效、更个性地学习,提高了教学效率。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,求知欲强,乐于表达,善于与人交流,对海底世界很感兴趣而且富有想象力。但由于是农村的孩子,他们对课文中描绘的神秘的海底世界既隔阂又神往,既熟悉又陌生。因此他们对于海底世界有所了解但缺乏亲身体验,所以在设计教案时主要从小组自主学习出发,讨论时引导学生图文结合,运用课件,及时展现视频、动画、声音,再现了课文的情景,变抽象为具体,变具体为生动,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,在朗读、想象中体验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,物产丰富,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。
    其次是挖掘内涵、注重人文性。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,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,弘扬学生个性,陶冶、塑造学生心灵。(1)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。通过放录像,把蓝色的海水、凶猛怪诞的大鱼、美丽的珊瑚……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。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,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、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,留下深刻的印象,激发学生的热情,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。(2)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,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,提升生命价值,让学生在体味语言、交流表达过程中,陶冶、塑造学生的心灵。(3)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。在教学中,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,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莲山课件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。如:“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,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,就能听见各种声音,发挥你的想象,请你写一写。”“关于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,你还想知道些什么?请课外查寻、搜集相关的资料,动手写一写。”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,让学生亲近自然,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,消除了学生与生活的界限,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。
    感悟运用,突出个性化。在阅读教学中,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,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,个性化地体味语言,在字、词、句、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,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。例如学生对“海面波涛澎湃,海底依然很宁静”的理解;又如对海底小动物“窃窃私语”这个词的理解等,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,强化个性体验。语文课还是一个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,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,展示学生的个性。例如:学生理解“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”时,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,有的加以概括出几个关键词语,有的充当解说员想大家进行介绍。学生在表达中思辨,在倾听中评判,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,而且提高了搜集信综合实践能力。
   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,还有很多不足之处。时间把握不够好,有些前松后紧。
    课堂调控灵活性不强,思考不够成熟。


     
    标签 海底世界
    img

    部编版三下语文《海底世界》教学反思(共2篇)

    下载积分 钻石会员
    1 免费
    请您 登录后 下载 !
    说明

    您下载所消耗的积分将转交上传作者。上传资源,免费获取积分!